彭代元副市長(右三)在臨桂區五通鎮指導示范鄉鎮建設。
晚間,居民在新建的義江公園納涼。(圖片由五通鎮人民政府提供)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要通過改革釋放城鎮化發展潛力,努力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和諧進步。
2013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到桂林工作后,在連續深入多個鄉鎮調研時發現:桂林市城鎮化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水平與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發展要求不適應;縣域多,鄉鎮普遍存在規劃水平低、基礎設施不完善、鎮容鎮貌臟亂差、人民群眾生活工作不便利、鄉鎮建設定位不準、特色不鮮明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當年3月,趙樂秦提出了實施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的戰略構想。
圍繞這一戰略構想,市委、市政府經過多方調研、座談和審慎研究,于2013年7月在廣西率先實施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工程(即“書記工程”)。
6年來,桂林市已完成前三批44個示范鄉鎮建設,第四批16個示范鄉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預計年底將全面完工,第五批示范鄉鎮建設也已陸續啟動。如今,在桂北大地上,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鄉鎮迅速崛起,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新增長點;涌現出以全州紹水、靈川三街等為代表的工業經濟強鎮;以灌陽黃關、恭城龍虎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大鎮;以臨桂六塘、資源車田等為代表的商貿物流重鎮;以靈川大圩、龍勝龍脊等為代表的旅游休閑名鎮等。
一個個小鎮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
為了更好地總結推廣桂林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工程經驗,從今日起,本報正式推出《桂林市第四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系列報道。
□見習記者謝璧徽 賴伊婷 記者徐瑩波
“書記工程”讓鄉鎮變化日新月異,更生態宜居
坡屋頂馬頭墻、小青瓦吊陽臺、木格窗騎樓廊、綠竹垂柳、白鵝戲水、雞犬相聞……日前,記者來到恭城瑤族自治縣龍虎鄉,一個獨具桂北瑤漢民族文化特色的湘桂邊關古鎮———龍虎雄關古鎮已重現英姿。
曾經破舊的龍虎鄉,為何如今風景美如畫?改變,正是源于一場美麗的變革。
“桂林堅持‘城鄉協調推進’,以實施‘書記工程’為突破口,探索了一條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凸顯文化、生態綠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桂林在廣西率先啟動實施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工程———以縣(市、區)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各縣(市、區)選取1—2個鄉鎮建設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這項被稱為“書記工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分5批次在17個縣(市、區)打造74個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占全市鄉鎮總數的一半以上。
“書記工程”從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入手,讓廣大農村群眾就近、就地實現了城鎮化,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民心工程。各示范鄉鎮重點推進道路、農貿市場、污垃處理設施、供水供電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和提升,完善鄉鎮功能,為其“強筋健骨”。
“實施示范鄉鎮建設,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圍繞這一部署,住建部門和各縣(市、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推進該項工作實施。”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從2013年啟動至今,桂林市已分五批共啟動建設74個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全市共134個鄉鎮,占55.22%),共建設項目1800個,總投資約150億元。其中,前三批44個示范鄉鎮已全部完成,建設項目1181個,完成投資約102億元。
2018年1月,桂林市啟動實施了第四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計劃總投資30.58億元,建設項目484個。16個示范鄉鎮分別是:靈川潭下鎮,全州石塘鎮、咸水鎮,興安高尚鎮、湘漓鎮,永福堡里鎮,陽朔普益鄉、金寶鄉,灌陽新圩鎮,龍勝平等鎮,資源瓜里鄉,平樂大發瑤族鄉、同安鎮,荔浦青山鎮,恭城蓮花鎮,臨桂五通鎮。截至目前,第四批各示范鄉鎮大部分已經開工建設。其中,開工項目456個,開工率94.21%;已竣工項目396個,竣工率81.81%;計劃投資30.58億元,完成投資21.99億元,占總投資額的71.90%。
現在,桂林市又全面啟動了第五批14個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工作,各縣(市、區)正積極推進前期工作。未來,這些示范鄉鎮建成后,不僅讓鄉鎮面貌日新月異,也會進一步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城鎮經濟發展為鄉村“強筋健骨”,引領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
“‘書記工程’完善基礎設施,為鄉村‘強筋健骨’,而產業發展的支撐,則為鄉村發展注入了‘血肉’,讓群眾的口袋真正鼓起來。”在采訪中,很多基層村干部感慨,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的干勁越足,發展越有希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桂林市自實施“書記工程”以來,城鎮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產業支撐明顯增強,產城融合明顯提速,一大群特色鄉鎮快速崛起。各示范鄉鎮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特色,積極推進產城互動、鎮園融合,產業實力顯著增強。
資源縣中峰鎮是桂林市首批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之一,該鄉依托紅提這一特色農業產業,引導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改善農村人口生產生活條件;臨桂區六塘鎮隨著示范鎮的建成,鎮區店鋪商業價值明顯上漲,鎮區鋪面市場價值由城鎮化建設前的1500元一平米升值到4000多元一平米;荔浦修仁鎮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灌陽文市鎮積極發展特色工業,為當地百姓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城鎮化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于城鎮化,我們通過連續三批的示范鄉鎮建設,有效地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同時也擴大消費群體、改善消費結構、釋放消費潛力、帶動相關領域巨大投資需求。”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的推進,各鄉鎮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推進了產城融合,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當前,桂林市的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成效顯著。各縣(市、區)以建設示范鄉鎮為契機,深入實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文化扶貧、電商扶貧、黨建扶貧,將扶貧與就業就學、基礎完善、生活配套、人文關懷統籌推進,多措并舉推進脫貧攻堅,民生福祉持續改善,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如龍勝瓢里鎮對解決貧困戶就業的企業予以資金、技術上的扶持,做強企業的同時,確保貧困戶穩步脫貧;灌陽縣新圩鎮以紅色旅游業、特色優勢種植業為發展重點,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種植業直接帶動沿線的新衛、和睦、新圩村的75戶235個貧困人口脫貧。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浦北縣:寨圩鎮新型城鎮化建設紀實 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極
“變化真大!”最近走進浦北縣寨圩集鎮,凡對該鎮有所了解的人,無不為它的變化而感嘆。近年來,寨圩鎮圍繞“產城一體化、學城一體化”的發展思路,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突出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功能,深化產城融合,走出一條產、城、學互動發展的新路子。目前寨圩集 【詳細】
桂林市文體產業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陳亮:加快推進桂北紅色旅游發展的若干觀察與思考
紅色旅游是近年興起的一種主題旅游活動,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大力扶持紅色旅游發展。進入新時期,紅色旅游市場更是呈現雨后春筍般的競相發展態勢。作為國內領先、國際著名的旅游勝地,桂林的紅色旅游發展相對滯后。桂北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占據獨特的資源優勢! 詳細】
桂林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建新:奮發奮進迎接桂林安監系統改革大考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安監系統將按要求組建為應急管理部門,涉及自身編制、力量編成、政策法規等多個領域,深刻性復雜性前所未有,難度也前所未有。作為一名安監人、一名黨員干部,我們既是這場改革的親歷者、見證者 【詳細】
桂林市委黨校副教授唐秀英:新時代桂林縣域經濟發展對策探析
新時代廣西發展的潛力、空間和希望均在縣域?h域經濟是城鄉經濟的結合點,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是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是改革創新和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桂林近年縣域發展亮點突出,荔浦、陽朔、灌陽進入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行列,全州成為科學 【詳細】
中共桂林市委黨校莫桂烈:減輕基層扶貧干部負擔要在三處著力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2018年1月印發了《關于在扶貧考核中切實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通知》,這是中央層面在扶貧方面出臺的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具體辦法。文件的印發給基層干部帶來了極大欣慰和希望,但辦法實施一年來,身處基層的工作者依然還是覺得負擔很大,壓力重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