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4dh8p"><ruby id="4dh8p"></ruby></nobr><center id="4dh8p"><s id="4dh8p"></s></center>

<center id="4dh8p"><s id="4dh8p"><optgroup id="4dh8p"></optgroup></s></center>

<center id="4dh8p"></center>

2023年01月22日 來源: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 作者:賴學文 黃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在廣西河池市環江縣川山鎮,駐村干部黃正先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帶著老母親駐村幫扶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幾年時間里,他奮戰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個戰場,與駐村干部帶領群眾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使昔日貧困落后的小山村煥發活力,蛻變成為幸福富裕的美麗鄉村。

主動請纓,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黃正先出生在四川省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自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優良品質和性格。1996年7月,他從西北林學院法律專業畢業,不遠千里來到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參加工作,在基層單位摸爬滾打十多年,與林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黃正先(左二)與工作隊員開展入戶調查。

  2020年,黃正先偶然得知有機會參與自治區林業系統定點幫扶工作,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說:“農村是個大舞臺,我是農民的兒子,助力脫貧攻堅、帶領村民致富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2020年3月,通過自治區林業局嚴格篩選,黃正先正式選派到自治區林業局派陽山林場定點幫扶村——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椏杈鎮忠義村擔任扶貧駐村干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忠義村屬于大石山區,石山占轄區總面積1/3以上,因地理位置所致的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成為阻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了真正帶領忠義村的百姓們實現脫貧致富,黃正先與扶貧干部發揮苦干實干精神,把幫扶工作做實、做深。他們多渠道爭取各級扶貧資金300多萬元,先后修建4個大型蓄水池、安裝百盞太陽能路燈、完成村委辦公樓改造翻新工程,解決3個屯417村民飲水困難、全村公共照明不足、村委辦公條件陳舊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加快培育產業新業態,扶持農戶發展金銀花種植、種桑養蠶、種牧草養黃牛產業,開展各類農民技能培訓,培訓農民工5300多人次,向農戶免費發放玉米種子、吳茱萸種苗和化肥,倡導各級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實施農產品保價回收機制,有效保障村民和集體經濟收入穩步提高。在2020年底,忠義村276戶貧困戶1198人全部脫貧摘帽,黃正先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脫貧攻堅成績單。

親情助力,轉戰鄉村振興新戰場

  2021年5月,自治區林業局繼續選派黃正先為派陽山林場定點幫扶河池市環江縣川山鎮下豐村的駐村幫扶隊員。

  環江縣地處廣西西北部黔桂交界處,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石漠化片區的國定貧困縣、廣西深度貧困縣。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基礎設施薄弱,屯級道路和產業道路覆蓋不足,縣內無明顯優勢或競爭力強的產業,下豐村集體經濟百香果基地連年虧本,鄉風民俗相對封閉……在黃正先看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工作標準高,工作任務更重了。在基層工作多年的黃正先并沒有退縮,他有想法有把握,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家庭。

  黃正先一家四口人,孩子在崇左市讀初中,妻子在崇左市供電局上班,常住單位宿舍,年近80歲的老母親獨自留守在寧明縣的家里。這兩年黃正先在異地幫扶,每年回林場與妻兒團聚不過兩三次,無人照顧母親成為他最大的心病。為了把更多精力放在鄉村振興工作,他毅然把體弱多病的老母親帶到下豐村,一邊照顧年邁的母親,一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黃正先與母親把家安在環江縣下豐村委。

  每天早上,母親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村委會辦公室打掃衛生,幫助村委做些力所能及的瑣事。黃正先每天從早忙到黑,工作之余才能留在村委陪母親說說話,照顧老人的起居。黃正先說,有媽的地方就是家,雖然比平時忙碌了些,但能在母親身邊照顧,自己非常安心。

  下豐村有幾兄弟因為贍養老人互相推諉、心生嫌隙,看到黃正先對老母親的態度后很是羞愧,兄弟間放下隔閡,齊心孝順老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黃正先帶著母親駐村扶貧的舉動感動著許許多多的干部群眾。

初心不改,致力改變村屯落后面貌

  解決了照顧母親這后顧之憂,黃正先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做好遍訪脫貧戶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環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他首先提出做好下豐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他說,“農村環境整治是村莊的門面,老百姓都希望有個干凈整潔的宜居環境。”很快,他的建議得到村委村民的支持和采納。

  為了改變村里臟亂差的落后面貌,他與新一屆村委集思廣益做好環境整治工作的前期調查與規劃,先后爭取各級資金400多萬元,完成了村集體活動場地、群眾文化室、沿河步道的設施改造,種植金絲楠、桂花樹等綠化樹300多株;新修通屯道路、產業路11.2公里;完成全村500多棟建筑排查,及時清理住危房人員;落實公益性保潔崗位,做好村屯的衛生宣傳和常態化保潔,使下豐村村容面貌煥然一新,昔日臟亂差的衛生環境到了徹底改變。許多在外發展的下豐村群眾通過微信朋友圈看到村屯的發展變化,紛紛點贊。

  黃正先帶領村民植樹添綠扮靚村莊。

立足實情,精準幫扶促農增收

  黃正先認為,產業扶貧是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國有林場在產業發展有資金和技術經驗的優勢。環江縣是林業大縣,交通便利,林地林木資源豐富,與黃正先所在單位派陽山林場屬地——寧明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他的積極建議下,自治區林業局、派陽山林場領導多次到環江調研,促成環江縣人民政府與派陽山林場攜手合作,并簽訂共建河池市鄉村振興首個示范工程項目——環江祥盛年產35萬立方米超強刨花板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充分吸收貧困人口就近就業300人以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高當地村集體、村民經濟收入,黃正先與村委將原集體經營的百香果基地改建成甘蔗種植基地,2022年底經濟收入近30萬元,村集體經實體濟實現扭虧為盈。黃正先還發揮自身林業技術優勢,帶動林農加強自留山林的管理,提高營林質量,增加經濟收入。長期以來,林業普遍被視為是“靠天吃飯”的產業,“三分種七分管”,下豐村的山林長勢不好,與實際投入和管理有著直接的關系。黃正先說,要把自己所學林業知識傾囊相授,讓更多的農戶掌握最新的林業技術。

  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因地制宜,對每片林分實際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一時間,大家忙活了起來,上山開展杉木間伐、修枝,桉樹撫育、施肥等工作。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只要村民有疑慮,一個電話,黃正先總會很快來到,手把手、面對面向他們傳授經驗知識。精細管理后的林木長勢一天一個樣,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大家心里知道,黃正先功不可沒。“有技術,對人熱心,對工作熱情,又孝順老人,是個好榜樣。 ”說起黃正先,72歲的村民韋鮮豎起大拇指,稱贊不已。

  黃正先(右一)傳授村民桉樹低產林改造技術。

  群眾的心中有桿秤。一直以來,黃正先腳踏實地工作,用心用情為脫貧村和脫貧戶辦好每件小事,以無悔奉獻詮釋初心,以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駐村幫扶使當地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黃正先的工作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高度認可,先后榮獲“全區林業行業扶貧先進個人”“脫貧攻堅嘉獎”等榮譽。

  據統計,2022年下豐村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1.74萬元,相比2021年增長約26.3%,在川山鎮17個行政村中從第四位上升至第一位,人均收入及增長幅度均位列全鎮第一。

  如今走進下豐村,整齊干凈的村組道路、清爽整潔的農家庭院與汩汩流淌的溪水、綿延起伏的青山相映成景,河流兩岸綠樹成蔭,中藥材育苗基地生機盎然,桉樹長勢旺盛,處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2022年4月,下豐村榮獲自治縣文明村鎮稱號,下豐村正在走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標桿村、幸福村。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發布:廣西縣域資訊共享發布平臺
分享
首頁
春色校园亚洲av
<nobr id="4dh8p"><ruby id="4dh8p"></ruby></nobr><center id="4dh8p"><s id="4dh8p"></s></center>

<center id="4dh8p"><s id="4dh8p"><optgroup id="4dh8p"></optgroup></s></center>

<center id="4dh8p"></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