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民間剪紙有兩千多的歷史,據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稱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所述,當年秦始皇發兵攻戰南越,為了解決西線秦軍轉餉的困難,監祿率卒在湘水、漓水間開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三十三年,秦始皇征服了西甌,在南越、西甌故地及其相鄰地區建置了南?、桂林郡和象郡,并繼續征發人民前來戍守。這樣,幾十萬北方農民遷入與越人雜居,共同開發珠江流域。”全州民間剪紙技藝,據說就是這大批北方農民的遷入而帶過來的一種當地民間技藝。
唐愛春剪紙作品《觀音送子》(王滋創攝)
經千百年的傳承,全州民間剪紙逐漸形成陰剪陽鏤兼施的獨特創作風格,既有北方剪紙的豪放、粗獷,更有南方剪紙的纖巧和精致。剪紙題材多貼近桂北民眾生活,作品主題鮮明,敢于做大膽的藝術夸張,注重形似、神似,以心融物,動靜結合,具有形神兼備、物我交融的藝術特征。
在舊時的村屯里,桂北農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志,農村婦女自然成了剪紙工藝的民俗傳承人。大凡六十歲以上的農家婦人,碰上結婚、添子或節日喜慶之時,都會想到剪“囍”、“福”和窗花來增添喜慶氣氛,而且不用先畫初稿就動剪,直接就能按自己心里想的樣式剪出作品來。流傳在全州的剪紙花樣繁多,或用于歲時節日,或用于人生禮儀,或用于日常生活,甚至有的剪紙作品提升到戲劇人物,如“八仙過海”、“貴妃醉酒”、《紅樓十二釵》等。
會笑的喜字——全州民間剪紙(鄧艷春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唐愛春,女,1959年12月出生,唐愛春7歲時跟隨外祖母學習剪紙,能剪“福喜”之類的剪紙,上中學后,負責班上學習園地和墻報專欄的美工,剪紙技藝進一步提高,1978年在安和鄉政府村建站工作,時常利用業余時間為朋友同事剪些婚慶壽宴之類的剪紙,贏得“剪紙女”美稱。從2001年她的創作作品《喜上眉梢》在桂林日報頭版報眼發表開始,她的剪紙創作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的幾年中創作了上千幅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其中《龍鳳喜字》、《玫瑰之約》等作品選送到湖南衛視展示收藏;《歡慶奧運》在中央七臺和桂林電視臺分別播出,《祖國萬歲》及《榮華富貴》被桂林市選送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展出并收藏。2005年,其剪紙作品參加桂林市農民才藝展演民間工藝比賽獲一等獎;2009年,參加桂林市第30屆“漓江之聲”民間技藝比賽獲一等獎。
唐愛春剪紙作品《歡慶奧運會》(陸曉波攝)
唐愛春剪紙作品《喜迎十七大召開》(王滋創攝)
唐愛春剪紙作品臘梅(李宗和攝)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廣西有約,2022年首屆桂林藝術節隆重舉行!
2022年12月10日至18日,首屆桂林藝術節隆重舉行。本屆藝術節以“山水有約,桂林有戲”為主題,深入挖掘桂林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戲劇元素,以“戲劇+”為鮮明標識,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交流和戲劇教育平臺,推動桂林文化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凝聚打造***旅游城市的文化 【詳細】
廣西全州《月老嶺還愿》,紫荊花開迎游客
月老嶺位于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小塘村委(田邊、龍家宅)自然村區域 【詳細】
全州金槐讓農民既得綠水青山,更得金山銀山
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2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廣西共有4個產品入選,全州金槐榜上有名! 詳細】
廣西新聞報道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全州縣新聯會
2022年11月26日,廣西新聞報道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全州縣新聯會。全州縣委統戰部將全州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以下簡稱“全州縣新聯會”)成員納入全縣統一戰線人才培養“總盤子” 【詳細】
紅色全州跟黨走,鄉村振興奔小康
作者:馬斐,于2021年07月01日七一建黨節,為湘江戰役寫詩一首《紅色全州》。并誠邀全州書法家肖遙老師用書法的形式展現給全國人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詳細】